粵講粵預防癌症的方法俗 □顏志圖(粵語講古傳承人)
  今天正值婦女節,縱觀千年廣州,令我們驕傲、敬佩的婦女人物確實不少,然而最猛料膠原蛋白的恐怕是沙灣何氏族人的一對姑嫂。皆因她們不但是傳統賢淑婦女的典範,而且是族中男人們年年必定跪拜的神級人馬。沒錯,說書人說的便是在白雲山姑嫂墳里長眠的兩位女士。
  當大家去到白雲山下雲台花園的時候結婚,可以見到一座“姑嫂墳”,每年清明時節,珠江三角洲著名的大族———番禺沙灣何氏族人,都會拉大隊前來,將之視為祖墓來拜祭,幾百年來一直香火不斷。這對姑嫂之所以如此受人景仰,背後有著一段動人的故事。
  話說在南宋,番禺沙灣何氏出了一位官員何人鑒,為公事奔波的他甚少回家,家中年邁體弱的父親何琛和自幼孱弱長灘島多病的孩兒奀仔,就全靠妻子施氏和妹妹貞女來照顧。兩姑嫂合力支撐起這個家,情同姐妹。貞女到了婚嫁年齡,還沒考慮過出嫁。
  有一次奀仔得了急病,眼看何家幾代單傳,這回必定死支票借款絕了。但兩姑嫂一咬牙根:哪怕只有一絲希望,都要將他救活過來!於是抱著奀仔四處求醫,踏破幾多鐵鞋,挨盡幾多不眠之夜,終於從死神手中撿回一條命來。但不久,何琛老人又病倒,兩姑嫂衣不解帶,服侍床前。無奈病入膏肓,藥石無靈,何琛撒手塵寰。施氏悲絕身亡,貞女亦大慟而泣,同日去世。人鑒感激她們孝義賢德,把她們合葬一處,稱“姑嫂墳”。
  後來,奀仔長大成人,娶妻開枝散葉,生下四個兒子,四房人就發展成為今天沙灣東南西北四條村,而且村村人才輩出,是番禺一帶的名門望族。大家都認為,若然不是施氏和貞女撐起何家半邊天,救回奀仔,又怎來如今的“沙灣燈籠———何府”這樣的繁榮興盛呢。何氏後人,更加對兩位女士感恩戴德。
  當然,古仔並非百分百真實。“姑嫂墳”如此受何氏重視,除了兩位女士的傑出貢獻之外,其實更是廣府人由來已久的女性崇拜傳統的表現。宋代文獻就已有記載,“廣州雜俗,婦人強,男子弱。婦人十八九戴烏絲髻,衣皂半臂,謂之游街背子。”足可窺見我們廣府古代女漢子的風采。另一方面,從前廣府民間,女性比起中原有著更大的婚姻自由,想不嫁就不嫁;而且婚姻形式上有著不同於中原的入贅傳統,也就是女子娶男子。從這些看來,廣府地區的婦女地位在古代中國是相當“標青”(突顯)的。
  到如今,一切又不同了,廣府的新女性早已青出於藍。她們的威力,相信不僅僅是撐起一個家族,而且還在用汗水澆灌著這片屬於每一個廣府人的土地。
  茶煲家系列漫畫 口老唐  (原標題:這家廣府姑嫂,男人也要跪拜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t37jtwvh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